一、风起了
一直想聊聊阿里巴巴布局知识产权服务这个话题,因为它曾经是互联网巨头中与知识产权服务业务走的最近的。而如今,它已经和我们走到了一起。
知识产权服务是一个“小众”的行业,市场容量有限,门槛却不低,因此,哪怕是在前几年“互联网+”风风火火的时期,也没有哪一家知识产权服务公司成为资本大风吹起来的猪。
在去年以前行业里大大小小的企业机构都一直温饱不愁,养尊处优的状态。行业不瘟不火,市场相对固化,政策一直利好。
然而从去年政府部门机构调整之后,这一切似乎已经开始悄然发生变化,整个行业似乎笼罩在山雨欲来风满楼的不安之中。
首先是政策上的调整,这对于行业的震动是巨大的。2018年9月,中国机构编制网公布《国家知识产权局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
“三定”规定明确了国家知识产权局在职能转变方面的职责,其中就包括了缩短知识产权注册登记时间, 进一步放宽知识产权服务业准入、扩大专利代理领域开放、放宽对专利代理机构股东或合伙人的条件限制,加快建设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平台。
二、狼来了
同年12月底,阿里云正式开放了商标注册服务,而阿里巴巴用了不到三个月,即2019年第一季度,阿里巴巴就登上了2019年第1季度全国商标代理机构申请量榜单第一名![1]
不仅仅如此,阿里巴巴还把第二名的权大师、第三名的猪八戒远远的甩到了身后,商标代理业务量超过了前两名的总和!
以往的经验模式是,服务业靠的是靠口碑,慢慢积累客户,开拓市场。然而,突然之间知识产权代理服务被互联网模式撕开了一个大口子,业务外溢似乎来开了序幕。
传说中的狼,真的来了?!
三、入局早
其实,这并不是阿里巴巴第一次入局知识产权服务行业。早在2016年4月,阿里巴巴就曾经推出一款名为“创新保”的商标代理产品[2]:
其实不止是阿里巴巴,那时期APP盛行,行业内也有勇者去尝试将自己的传统业务搬到互联网上进行业务拓展、客户服务,一时之间也出现了一些这“宝”、那“宝”,但是貌似也和“创新保”一样,天时地利人和都不具备,目前状态不详。
这样探索,成为了知识产权行业进入互联网模式的最简单的方式。
四、早布局
阿里巴巴的知识产权服务行业“淘宝模式”,也一直存在于淘宝的商家服务市场中,其中就有知识产权板块。这个模式,和一些目前兴起的业务目标为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或代理师的媒介平台形式类似,也就是把“知识产权服务”作为商品放在淘宝上出售,淘宝负责展示商家信息,促成交易:
可以看到,不少知名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入驻平台。这可能也是之前知识产权人能够想到比较直接的第二种行业互联网化。
上一小节谈到知识产权行业的互联网商业模式还是将自身的业务搬上互联网进行获客、拓展市场,而这一小节则是汇聚众多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一起获客、一起开拓市场的“淘宝模式”。
五、龙卷风
该来的,总会来的。如果说初次尝试算“入局”,那么“淘宝模式”算是正式布局了,而阿里云开启商标服务,则是阿里巴巴正式“入侵”知识产权服务领域了。
阿里云,一端对接了巨大的B端用户,一端提供了便捷的服务,在商标代理领域刮起了一阵龙卷风。
未来将不仅仅如此,技术的驱动力是难以想象的。阿里巴巴掌握了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同时掌握了巨大的客户资源,将技术与市场相结合,加上互联网的流量加持,对于知识产权服务业的影响力不可小视。
目前在更具专业性和创造性的专利领域,对于代理师个体,或许技术带来的影响还有一定的缓冲期,然而技术对商业模式的改变,将来的更快一些。
六、前方路
互联网巨头的加入,无疑将为知识产权领域带来一定影响,甚至是变革。互联网、资本、新业态、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等这些事物,将更加深入的渗透到我们这个“传统”的服务领域,未来路在何方?我们将何去何从?
无论是个人还是机构,保持时刻学习的态度,积极拥抱新生事物,适应新环境的变化,才能拥有未来的核心竞争力。 |